全面指南-胶粘剂基础知识
一、胶粘剂是什么?
胶粘剂(adhesive),又称粘合剂,是能通过界面的粘附和物质的内聚等作用,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天然或合成、有机或无机的一类物质。简单来说,就是能让物体紧密黏合的 “神奇液体”。
图1 粘接力与内聚力示意图
这里涉及到两个关键概念:粘合与内聚。粘合是指两个表面靠化学力、物理力或者两者兼有的力使之结合在一起的状态,胶粘剂必须在被粘物表面粘附,产生的粘合力源于次价键力(如范德华力、氢键)或主价键力(如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金属键等)。而内聚则是单一物质内部各粒子靠主价键力和次价键力结合在一起的状态,胶粘剂的内聚力与分子间力、相对分子质量、交联程度、结晶和分子缠绕等因素有关。
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胶粘剂无处不在。从建筑领域的板材粘接、密封防水,到汽车制造中的零部件组装、内饰固定;从电子设备里的芯片封装、电路板粘接,到家具生产中的木材拼接、装饰贴合,胶粘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许多产品得以成型和稳定存在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胶粘剂的应用范围还在持续扩大,深入到各个细微的角落,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
二、胶粘剂有哪些?
图2 胶粘剂类目
(一)化学成分分类
- 有机胶粘剂:
- 树脂型: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等。酚醛树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强度,常用于木材、金属等的粘接;脲醛树脂成本较低,在木材加工行业应用广泛,但存在甲醛释放问题;环氧树脂粘接性能优异,对多种材料有良好的粘附力,且固化收缩率低,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橡胶型:以橡胶为主体,如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等。氯丁橡胶胶粘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油性和耐候性,常用于汽车制造、建筑防水等领域;丁腈橡胶胶粘剂则对油性材料有较好的粘接效果,适用于橡胶与金属、织物等的粘接。
- 复合型:由树脂和橡胶或其他材料复合而成,兼具多种材料的优点,如环氧 - 酚醛树脂胶粘剂,既具有环氧树脂的良好粘附性,又具备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常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结构粘接。
图 3 动物胶
- 天然类:包括动物胶(如皮胶、骨胶)、植物胶(如淀粉、糊精)和矿物胶(如沥青)等。皮胶和骨胶在家具制造、工艺品制作等方面有一定应用;淀粉胶常用于纸张、织物的粘接,具有环保、成本低的特点;沥青则主要用于道路铺设、建筑防水等。
- 无机胶粘剂:主要由无机盐、金属氧化物等组成,如磷酸盐、硅酸盐等。无机胶粘剂具有耐高温、耐老化、不燃烧等优点,在高温炉窑、电子陶瓷等领域有应用,但通常脆性较大,对粘接表面的要求较高。
(二)固化形式分类
- 溶剂挥发型:溶剂从粘合面挥发或者被粘物自身吸收溶剂而形成粘合膜、发挥粘合力,是一种全溶剂蒸发型胶粘剂。其固化快慢与环境的温度、湿度,被粘物的疏松程度、含水量,以及加压方法等有关,也即和溶剂挥发速度快慢有关。常用品种有酚醛树脂、聚醋酸乙烯脂、聚丙烯酸酯、丁苯橡胶、氯丁橡胶胶粘剂等。优点是干燥速度较快,使用方便;缺点是溶剂挥发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胶层的耐溶剂性较差。适用于一些对粘接强度要求不高、干燥速度要求较快的场合,如纸张、木材、塑料薄膜等的粘接。
- 化学反应型:由不可逆的化学变化引起固化而产生粘结力,配制方法有单组分、双组分甚至三组分等,使用时按要求用量混合。按固化条件可分为室温固化型和加热固化型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聚硫橡胶、环氧 - 酚醛树脂胶粘剂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胶粘剂的优点是粘接强度高、耐久性好,可用于结构件的粘接;缺点是固化过程通常需要精确的配比和条件控制,操作相对复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如飞机机翼的粘接、汽车发动机部件的固定、电路板的组装等。
- 热熔型:将固体聚合物加热熔融后粘接,随后冷却固化而发挥粘合力。常用品种有皮胶、骨胶、沥青质、松香、石蜡、聚苯乙烯、丁基橡胶等。热熔胶的优点是不含溶剂,无毒、无味,不污染环境,固化速度快,适合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快速粘接;缺点是耐热性相对较低,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软化或失去粘接性能。常用于包装、书籍装订、木材加工等行业,如纸箱的封合、书本的装订、家具封边等。
(三)用途分类
图4 结构胶、减震胶等在汽车上的应用
- 结构胶粘剂:要求受力部件的胶接头承受应力和被粘物相当或接近,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介质、耐大气老化、耐震动疲劳、耐冲击、低的蠕变和高的持久强度等特点。包括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酯胶、厌氧胶、有机硅胶等,可不用溶剂,通常都能在室温下通过化学反应而固化。在航空航天领域,用于飞机机身结构件的粘接,减轻飞机重量的同时保证结构强度;在汽车制造中,用于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部件的组装,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在建筑行业,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的结构加固等。
图5 胶粘剂在汽车内饰上的应用
- 非结构胶粘剂:主要用于承受较小应力的部位,起到定位、密封、装饰等作用,对粘接强度要求相对较低,但在柔韧性、耐水性、密封性等方面有一定要求。如聚醋酸乙烯酯乳胶用于木材的拼接、室内装饰材料的粘贴;橡胶型胶粘剂用于汽车内饰的固定、密封等。在日常生活中,非结构胶粘剂应用广泛,如家居装修中的壁纸粘贴、玩具的组装等。
- 特种胶粘剂:具有特殊性能,以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如耐高温、超低温、导电、导热、导磁、密封、水中胶粘等。有机硅胶粘剂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耐候性和电气绝缘性能,常用于电子电器、航天航空航海等领域的密封和粘接;导电胶粘剂在电子芯片封装、电子设备组装中,实现电子元件之间的导电连接;水下胶粘剂则用于海洋工程、水下维修等领域,能够在潮湿或水下环境中实现有效的粘接。
(四)外观形态分类
- 溶液型:将树脂或橡胶溶解于适当的有机溶剂或水中而成为粘稠的液体,由于溶剂或水的蒸发(溶剂挥发型)及化学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型,其不含溶剂)而固化产生粘合力。常用的品种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醋酸乙烯脂、丁苯橡胶等。溶液型胶粘剂的优点是流动性好,便于涂布,能较好地浸润被粘物表面;缺点是溶剂挥发可能带来环境和安全问题。适用于大面积的粘接,如金属板材的拼接、木材的表面涂装等。
图7 乳胶型胶粘剂
- 乳胶型:将树脂或橡胶在水中分散而成的水分散型的胶粘剂,一般情况下呈现乳状。常用品种有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酯、氯丁橡胶、硅橡胶等。乳胶型胶粘剂具有环保、无毒、成本较低等优点,且干燥后胶膜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缺点是耐水性相对较差,干燥速度较慢。常用于室内装修、纸张粘接、织物复合等领域,如墙面乳胶漆、壁纸胶等。
图8 胶粘剂在建筑门窗密封的应用
- 膏糊型:高度不挥发、高粘稠的胶粘剂,主要用于密封、腻子、填隙、密封材料等。常用的有不饱和聚酯、聚氨酯、醋酸乙烯酯、再生胶、硅橡胶等。膏糊型胶粘剂的优点是填充性好,能够密封缝隙、孔洞等,防止液体、气体的泄漏;缺点是涂布相对困难,固化后较难清理。在建筑门窗密封、汽车发动机密封、管道密封等方面应用广泛。
图9 虫胶示意图
- 粉末型:属于水溶性的,使用前加溶剂(主要是水)调成糊状或液状,然后使用。常用品种有淀粉、虫胶、聚醋酸乙烯酯等。粉末型胶粘剂便于储存和运输,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调配,适用于一些需要现场调配的粘接场合,如手工制作、小型修补等。
图10 胶粘剂薄膜
- 薄膜型:以布、纸、玻璃纤维等为基材,涂敷或吸附胶粘剂后干燥成薄膜状使用,或者直接以胶粘剂与基材形成薄膜材料。膜状胶粘剂有较高的耐热性和粘合强度,常用品种有环氧 - 聚酰胺、尼龙 - 环氧、酚醛 - 聚乙烯醇缩醛等。薄膜型胶粘剂的优点是厚度均匀,粘接强度稳定,使用方便;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对被粘物表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常用于电子设备的精密组装、航空航天部件的粘接等。
图11 热熔胶
- 固体型:主要是热熔型胶粘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加热后熔融成液态进行粘接,冷却后固化。固体胶粘剂具有使用方便、固化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缺点是需要专门的加热设备,对加热温度和时间控制要求较高。广泛应用于包装、标签粘贴、木材加工等行业。
三、胶粘剂的构成
(一)基料:核心成分
基料是胶粘剂的主要成分,又称粘料,是胶粘剂中使两被粘物体结合在一起时起主要作用的成分,它是构成胶粘剂的主体材料,胶粘剂的性能主要与基料有关,其作用是将各种助剂和添加剂粘结在一起,并赋予胶粘剂粘附特性和基本性能,如强度、柔韧性、耐久性等。基料的选择取决于胶粘剂的预期用途、被粘物的性质以及所需的性能特点。
基料的种类繁多,来源有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高分子合成类的高分子基料,可分为热固性合成树脂、热塑性合成树脂、橡胶类基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水性胶乳类基料等。热固性合成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和丙烯酸树脂等,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常用于结构胶粘剂中;热塑性合成树脂如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及缩醛类树脂、聚苯乙烯等,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常用于非结构胶粘剂中;橡胶类基料胶粘剂如丁腈橡胶、氯丁橡胶、聚硫橡胶等,具有良好的弹性、柔韧性和耐候性,适用于需要承受振动、冲击和变形的粘接场合;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淀粉、蛋白质、天然树脂等,价格便宜且大多低毒或无毒,但性能不稳定,粘接力较低,已大部分被合成高分子代替;水性胶乳类基料如丙烯酸乳液、丁苯胶乳等,具有环保、无毒、不易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纺织等行业。
(二)固化剂:强度的关键
图13 固化剂
固化剂又称硬化剂,是一种能使低分子聚合物或单体经化学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或使线性高分子化合物交联成体型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使胶粘剂固化产生强度的物质。固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与基料发生化学反应,使胶粘剂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形成坚固的胶层,从而赋予胶粘剂良好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确保粘接接头能够承受各种外力作用。
在选择固化剂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固化速度、固化温度、适用期、毒性、对基料的适应性以及固化后胶层的性能等。一般来说,理想的固化剂应是液体的无毒、无色、无味的物质,与被固化物反应要平稳,放热量少,以减少胶层的内聚力;为保证胶粘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可选用分子中具有反应基团较多的固化剂;若需提高胶粘剂的韧性,则宜选用分子链较长的固化剂。
根据化学组成和反应类型,固化剂可分为胺类、酸酐类、树脂类、潜伏性固化剂等多种类型。胺类固化剂如脂肪胺、脂环胺、芳香胺等,是环氧树脂常用的固化剂,具有固化速度快、常温或低温下可固化等优点,但部分胺类固化剂存在毒性较大、固化物脆性高等缺点;酸酐类固化剂如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等,固化后的胶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电性能,但固化反应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树脂类固化剂如酚醛树脂、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等,可与环氧树脂等基料配合使用,提高胶粘剂的综合性能;潜伏性固化剂如双氰胺、咪唑类化合物等,在常温下具有较长的适用期,在加热或特定条件下才发生固化反应,适用于一些对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如电子封装领域。
(三)溶剂:溶解与稀释的角色
溶剂是胶粘剂中用于溶解基料和其他助剂,调节胶粘剂粘度和干燥速度的成分,能降低某些固体或者液体分子间力,而使被溶物质分散为分子或离子均一体系,从而使胶粘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涂布性能,便于施工操作。
在选择溶剂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极性,应选择与基料极性相同或相近的溶剂,遵循相似相容的原理,以确保溶剂能够有效地溶解基料;溶解度参数,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高分子基体的溶解度参数应相近,这样有助于提高溶解性和稳定性;挥发性,要选择挥发度适当的溶剂或快慢混合的溶剂,溶剂挥发太快,胶液表面易成膜,膜下溶剂不易挥发,且挥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太快胶膜表面的温度降低而凝结水汽,影响粘接质量;溶剂挥发太慢,则表干时间慢,影响工效;此外,还需考虑溶剂的价格、毒性和来源等因素,尽量选择价格低廉、毒性小且容易获取的溶剂,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风险。
常用的溶剂为低黏度的液体物质,主要有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酯类、醇类、酮类、酸类、醚类、萜烯烃、酰胺类和水类等。例如,在一些溶剂型胶粘剂中,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溶剂可用于溶解树脂类基料,提高胶粘剂的干燥速度和初始粘附力,但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注意通风和安全防护;酯类溶剂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常用于涂料、油墨等领域的胶粘剂中;醇类溶剂如乙醇、异丙醇等,常作为稀释剂使用,可调节胶粘剂的粘度,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溶解性;水作为溶剂则具有环保、无毒、价廉等优点,水性胶粘剂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但其干燥速度相对较慢,对被粘物表面的要求较高。
(四)其他助剂:各显神通
除了基料、固化剂和溶剂外,胶粘剂中还常常添加其他助剂,以进一步改善胶粘剂的性能,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这些助剂虽然用量相对较少,但对胶粘剂的性能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 增塑剂:一种降低高分子化合物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改善胶层脆性、增进熔融流动性的物质,可屏蔽高分子化合物的活性基团,减弱分子间作用力,从而降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高分子化合物的热性、延伸性和耐寒性,降低其内聚强度、弹性模量及耐热性。增塑剂的极性大小影响其与主体材料的相容性,应根据基料的性质选择合适极性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等常用于聚氯乙烯等树脂基胶粘剂中,可提高胶粘剂的柔韧性和耐寒性。
- 软化剂:主要作用是调节硬度、流动性,并降低成本,如在 SBS(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胶粘剂中,软化剂是不可或缺的组分,可使配炼加工更容易。常见的软化剂按烃类组成分为石蜡基、环烷基、芳香基三类,其中环烷基橡胶油兼具石蜡基、芳香基的优点,乳化性、相容性适中,无污染、无毒性,适用范围较广;而芳香基橡胶油虽然相容性好、填充量大、价格低廉,但颜色深、毒性大、对环境污染大,使用时需谨慎考虑。
- 增粘剂:能够提高胶粘剂对被粘物表面的粘附力,增加胶粘剂的粘性,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与被粘物表面的分子形成化学键、氢键或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从而增强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的粘附性能。常见的增粘剂有松香及其衍生物、萜烯树脂、石油树脂等,如在热熔胶中,添加适量的增粘剂可显著提高其初粘性和粘接强度,使其能够更好地粘接各种材料。
图15 增稠剂
- 增稠剂:用于改变胶粘剂的流动性和黏度,使胶粘剂更易于施工和应用,并提高胶粘剂的附着力和粘结性能。有机增稠剂通常是高分子化合物,如聚合物、树脂等,可通过相互作用力增加胶粘剂中分子间的连接,从而增加胶粘剂的黏度和粘度,提高其抗剪切能力和耐久性;无机增稠剂通常是无机化合物,如硅酸盐、氧化物等,可通过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或增加胶粘剂的粘附性,从而增加胶粘剂的黏度和黏附力,提高其耐高温性能和抗化学腐蚀性能。
- 填料:能提高接头的力学强度,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改善胶粘剂的其他性能,如硬度、耐磨性、耐热性、耐水性等。填料的种类繁多,包括无机填料如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氧化物等,以及有机填料如木粉、淀粉、纤维素等。例如,在环氧胶粘剂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填料,可提高胶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在橡胶基胶粘剂中添加炭黑填料,不仅可以增强胶粘剂的强度,还能提高其耐候性和导电性。
图16 硅烷偶联剂
- 偶联剂:可增强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提高粘接强度和耐久性,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基团,一端能与胶粘剂中的基料发生化学反应,另一端则能与被粘物表面的活性基团形成化学键,从而在胶粘剂和被粘物之间起到 “桥梁” 作用,改善界面的粘附性能。常见的偶联剂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等,如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中,使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表面,可显著提高玻璃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
四、胶粘剂的应用
图17 胶粘剂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图18 胶粘剂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五、使用胶粘剂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胶粘剂时,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牢记。首先,务必根据被粘物的材质、使用环境和所需粘接强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胶粘剂。例如,粘接金属材料,可能需要高强度的环氧类胶粘剂;而对于纸张、木材等多孔材料,白乳胶或热熔胶可能更为合适。
储存胶粘剂时,应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上的要求。一般来说,要将其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高温、高湿环境,防止胶粘剂变质或提前固化。部分胶粘剂对光照敏感,还需避光保存。
被粘物的表面处理至关重要。在粘接前,要确保表面清洁、干燥,无油污、灰尘、铁锈等杂质,必要时可通过打磨、清洗等方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胶粘剂的粘附效果。
图23 双组份胶粘剂操作图
涂胶时,应均匀涂抹,避免出现厚度不均或气泡等情况。对于溶剂型胶粘剂,要注意通风,防止溶剂挥发对人体造成危害;对于双组分或多组分胶粘剂,需按照正确的比例混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以确保固化效果。
在固化过程中,要根据胶粘剂的要求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压力条件。有些胶粘剂需要加热固化,有些则在室温下即可固化;部分胶粘剂在固化时可能会产生收缩应力,此时可适当施加压力,以保证粘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此外,使用胶粘剂时要注意安全防护,佩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胶粘剂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果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根据情况寻求医疗帮助。使用完毕后,剩余的胶粘剂要妥善保存,避免儿童接触,同时也要防止胶粘剂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胶粘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图24 中国各类胶粘剂在市场的份额占比图
展望未来,胶粘剂行业将呈现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环保型胶粘剂将成为主流。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相关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水性胶粘剂、无溶剂胶粘剂和生物基胶粘剂等环保型产品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水性胶粘剂以水为溶剂,减少了有机溶剂的挥发,降低了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无溶剂胶粘剂在固化过程中不产生溶剂挥发物,具有更高的环保性能;生物基胶粘剂则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如植物油、淀粉等为原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环保型胶粘剂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溶剂型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家具、汽车等多个领域。
图25水下胶粘剂的设计与合成案例
高性能胶粘剂的研发将持续升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业对胶粘剂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胶粘剂将朝着高强度、高耐热性、高耐候性、高耐化学腐蚀性等方向发展,以满足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的需求。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需要能够承受极端温度、压力和辐射环境的胶粘剂,以确保飞行器的结构安全和性能稳定;在电子电器领域,对导电、导热、密封等功能性胶粘剂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以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胶粘剂需要具备耐高温、耐电解液、高绝缘性等性能,以保障电池和电机的可靠运行。
图26 智能胶粘剂强粘接和可切换粘接性能的演示与应用案例
多功能胶粘剂将成为市场的新宠。为了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具备多种功能的胶粘剂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同时具有粘接、密封、导电、导热等功能的胶粘剂,可在电子设备制造中实现一次性完成多个连接和功能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此外,智能胶粘剂也将逐渐崭露头角,如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粘附力、固化速度或其他性能的胶粘剂,有望在智能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应用,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图27 设备点胶图
胶粘剂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工业制造、建筑、汽车等领域,胶粘剂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在电子领域,随着可穿戴设备、柔性电子、5G 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柔性、可拉伸、高导电率的胶粘剂需求将持续增长;在医疗领域,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的胶粘剂将用于伤口敷料、组织工程、医疗器械固定等方面,为医疗技术的进步提供支持;在新能源领域,胶粘剂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叶片等部件的制造和组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性能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新能源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在海洋工程领域,耐海水腐蚀、抗微生物侵蚀的胶粘剂将用于海洋结构物的修复、防护和水下设备的粘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
生产工艺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将加速推进。胶粘剂生产企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采用绿色化学合成工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同时,随着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胶粘剂生产过程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并降低人工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为误差。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操作、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质量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诊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28 环保与创新示意图
总之,未来胶粘剂行业将在环保、性能、功能、应用领域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成为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且充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