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Global
中文简体

光电显示

2025-03-24材料胶粘剂发展趋势
可拉伸显示、神经形态显示、光波导AR显示

产品介绍

光电显示技术是融合光学、半导体与材料科学的核心领域,涵盖从基础发光材料到终端显示应用的完整链条。本方案针对高分辨率、高亮度、低功耗及柔性化需求,提出涵盖显示面板、背光系统、驱动技术及新型显示架构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1. 显示面板技术

1.1 LCD(液晶显示)优化方案

  • Mini-LED背光
    • 技术原理:采用数千颗微米级LED分区控光,对比度提升至1,000,000:1(传统LCD为1000:1)。
    • 优势:支持HDR10+,功耗降低30%,厚度减少50%。
    • 应用:高端电视、专业显示器。
  • 量子点增强膜(QDEF)
    • 技术原理:蓝光LED激发量子点材料(如CdSe/ZnS),实现NTSC色域>110%。
    • 挑战:镉材料环保限制,需转向无镉量子点(如InP)。

1.2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创新方向

  • 叠层OLED(Tandem OLED)
    • 结构优化:垂直堆叠多个发光层,亮度提升至2000nits,寿命延长3倍。
    • 应用:车载显示、AR/VR头显。
  • 柔性OLED
    • 基板材料:聚酰亚胺(PI)替代玻璃,曲率半径<3mm。
    • 封装技术:薄膜封装(TFE)阻隔水氧,提升柔性屏可靠性。

1.3 MicroLED技术突破

  • 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
    • 解决方案
      • 激光剥离(LLO):通过紫外激光剥离MicroLED芯片至目标基板。
      • 流体自组装:利用流体力学实现高精度芯片定位(良率>99.99%)。
    • 应用:大尺寸电视、可穿戴设备。
  • 全彩化方案
    • 量子点色转换(QDC):蓝光MicroLED+量子点光刻胶,实现全彩显示。
    • 垂直堆叠RGB:三色MicroLED垂直集成,像素密度>5000 PPI。

 

2. 背光与光学系统

2.1 超薄背光模组

  • 导光板(LGP)设计
    • 微结构雕刻:V-Cut或激光网点优化光均匀度(均匀性>85%)。
    • 复合膜材:棱镜片+扩散膜组合,提升光效至90%。

2.2 自适应背光技术

  • 环境光传感器集成
    • 动态调光:基于环境光强调节背光亮度,功耗降低40%。
    • 色温自适应:匹配自然光色温(2700K-6500K),护眼模式。

 

3. 驱动与电路技术

3.1 高刷新率驱动IC

  • 氧化物TFT(IGZO/LTPO)
    • 技术优势:电子迁移率>10 cm²/(V·s),支持1-120Hz可变刷新率(VRR)。
    • 应用:智能手机(如LTPO AMOLED)、电竞显示器。

3.2 集成触控技术(TDDI)

  • 触控与显示驱动一体化
    • 架构优化:减少模组厚度0.3mm,触控采样率>240Hz。
    • 抗干扰设计:噪声抑制算法提升触控精度(±0.5mm)。

产品优缺点

无镉量子点:磷化铟(InP)替代CdSe,符合RoHS标准。

面板回收:玻璃基板与金属电极分离再利用,材料回收率>80%。

技术文档下载

技术文档

该文件解释了降低界面热阻的机制和建议的使用条件。

咨询

如果对我们的产品或技术有任何疑问,或者想索取样品,请随时联系我们。

联系表格